中国人重视教育是骨子里的。尤其是在如今高考的大背景下,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越来越重要。

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指出:现代家长教育孩子有很多误区,其中一点尤为明显:那就是过分看重成绩,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孩子学习好、成为学霸,而忽视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。

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。而且,一定要认识到一点,那就是:小学阶段,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,这样孩子在初高中才会表现出更高的竞争力。

不需要跑得太快,跑得远才是硬道理。

今天就来分享三个小学阶段的好习惯,各位家长可以有意去培养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。

孩子大多数都是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的,但更多的是被家长给扼杀了。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场景:孩子饶有兴致地问你:某个东西是什么?你答:先不要管了,等你长大就知道了。问你:这个是为什么?你答:不用管了,你记住就行了。

这样的场景,就是典型的扼杀孩子好奇心的场景。高中学习资料

作为家长,我们要鼓励孩子多问“为什么”,哪怕作为大人的你觉得孩子的问题“古怪且没意义”,但问“为什么”是孩子主动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,只有受到鼓励孩子才能继续充满好奇,发挥自己的创造力。而学习,缺乏的就是好奇心与求知欲。

那些科学史上的伟人,无一不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人。

小学生学习好习惯

大家都知道教给孩子:考场上做完试卷之后,要检查。那么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:平时孩子写完作业之后检查吗?

大多数同学的答案是不。要明白,“通过检查来提高正确率”这也是一个习惯,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这个习惯,考试时临时捡起来用,孩子的检查速度、检查深度都是不够的,甚至根本没有时间检查,所以就会出现:明明检查了很多遍,还是出现粗心扣分的问题。

想要解决粗心问题,提高正确率,需要家长们从平时抓起,要求孩子在平时的每一天,写完作业之后耐心检查一遍,只有平时保证高正确率,考试时才能稳定发挥保持高正确率。

“阅读”看似是一个很“无用”的爱好,有时间,很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多做几套题,而不想让孩子把时间花费在“无用”的阅读上。

但是有一句话叫做:无用之用方为大用。

阅读就是这样,它不会很快让孩子的成绩提高,却可以潜移默化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、综合素养,让孩子做一个有趣的人、一个头脑灵活的人、一个能扛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的人。

这些品质,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好伙伴。所以,从小学阶段开始,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来让孩子阅读,并不亏,反而对孩子的未来有深远影响。

本文由@名师讲学习方法原创首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
更多名师教学经验、故事,请关注账号后查看。